▶当前位置: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
2019年1月4日,广东刚刚印发了广东省《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颗粒物、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以NO2计)的限值分别为20mg/m3、30 mg/m3、100 mg/m3。紧接着于2019年1月7日又印发了广东省《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30/250/500 mg/m3。
从政策来看,随着电力超低排放逐渐完成,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市场今年将开始全面爆发。据预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主要非电行业的大气治理市场空间之和约为1999亿元至3044亿元。虽然非电行业市场潜力无限,但烟气治理技术上也将面临重大考验!
在2018钢铁、焦化行业烟气治理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俊华谈了自己的看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俊华(左)
非电行业和电力超低不一样 排放限值及技术不能简单照搬
李俊华表示,我国非电行业中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产能占世界的半壁江山,但非电行业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长期执行比较宽松的环保政策,造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转向非电行业成为必然。
目前,电力超低排放有着成功的经验,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技术能否照搬?俊华表示,相对于电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更复杂。这表现为:一是非电行业排放源众多,包括钢铁、水泥、焦化、有色、玻璃等众多工业;二是各个工业行业的工艺过程不同,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复杂、流量及浓度差异较大;三是不同工业烟气的温度、湿度及流量、流速等参数波动较大。
再次,技术支撑不足。非电涉及到的每个工业都有各自特点,从技术适应性看,一种技术或一套技术要满足非电各个工业污染源排放特征,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经济问题。非电行业环保投入不足,可能是由于某些行业效益不佳,更为重要的是,缺少相应的环保激励政策,超低排放深度治理的企业守法成本高。总之,多方面因素导致非电行业烟气深度治理进展缓慢。
在环境压力和激励政策的推动下,烟气治理市场由电力转向非电是大势所趋,非电行业将是大气治理的下一个主战场。
各方探索解决方案 积极推进非电行业深度治理
市场尚未成熟,前景却被业内普遍看好。甚至有机构预测,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市场将形成千亿“风口”。现阶段如何破冰?污染企业、环保公司、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都在积极探索,以期解决非电行业烟气治理诸多难题。
如何解决诸多烟气治理难题?李俊华表示,首先出台有力的支持政策。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治理。除资金支持外,政策还可以从电价、税收、融资和限产等方面细化,从而推动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的进展。
其次是环保企业要研发及优化适合不同非电行业的烟气最佳治理技术路线。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环保企业与污染企业联手,实施定制化技术方案,比如在烟气治理的基础上实施余热回收利用或硫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价值,让环保治理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激发各方积极性。
因此,让污染企业、环保企业及科研机构多方要共同努力,为我国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陶瓷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深度治理不断探索新途径,打赢蓝天保卫战!
为了解决非电行业减排的技术难题,华南理工大学刘定平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突破了传统改造的多个技术瓶颈,为非电行业减排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烟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10m2烧结机烟气处理采用氨法脱硫工艺,由于其氨法脱硫装置建设时间较早,不能满足国家日趋严峻的环保要求,出口颗粒物的含量较高、氨逃逸严重、烟气拖尾及结晶雨现象严重。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刘定平教授团队研发的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专利技术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到该技术采用了旋流雾化空塔的设计理念,不仅改造建设投资成本低,脱硫效率高,而且不需要添加湿电除尘,整套系统的运行能耗远低于传统的改造方法,于是决定将公司110㎡烧结机的脱硫塔利用旋流雾化高效深度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进行改造。
该项目于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1个月改造完成。改造后,不仅解决了烧结烟气氨法脱硫中易出现的氨逃逸问题、气溶胶及烟气拖尾现象,且实现了烧结烟气的超洁净排放改造,并持续稳定达标。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