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月8日,湖北省监利县林业部门组织人力植树造林。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两会首次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并提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
“今年两会提出,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我们听了很振奋。”长期工作在湿地巡逻、管护工作第一线的黑龙江七星河湿地管理局管护科科长杨云志觉得,这些很提气,哪怕再苦再累,干劲都是足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蓝天保卫战”,引发热议。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如何落实?眼下各地正紧锣密鼓地筹划。
科学施策、铁腕治理,是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今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就是要科学谋划、真抓实干。
“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是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山东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2016年,东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蓝天白云天数273天,同比增加46天。成绩的背后是苦干、实干。去年,东营市制定出台了《基本建设类化工项目先期介入服务工作程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环境准入,对重污染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对“地条钢”等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采取停水、停电、拆除等断然措施,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重点企业技术改造。
东营市民刘小琴3岁多的孩子,去年年初咳嗽不止。“吃药打针都不见起色,去年9月过后,孩子居然好了。医生说,应该和空气质量转好有关系。原来光听说空气对孩子呼吸系统有影响,这次真是亲身体会啊。”
为了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东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将突出针对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治,完善大气自动监控系统,年内所有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完成治理任务。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加强散煤治理,所有燃煤电厂和10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改造,全部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
“河长”不仅要管好水,也要管好岸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生态环保领域推行的重要改革之一,今年要继续做好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
“今年,很多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令人振奋。只要国家重视,我们的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家住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畔的退休教师许克远说。
老许说,他年轻的时候,就爱跳进黄柏河里游泳,后来水臭了,再也没进去游过。但最近几年,水清了,白鹭也来了,“我记忆中黄柏河的样子又回来了”。
黄柏河发源于夷陵区,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宜昌的饮用水源地。2015年,宜昌作为首批试点开始推行河长制,夷陵区率先“试水”,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始担任“河长”“湖长”“库长”。目前,夷陵区已经全面完成区、乡、村、户“四级河长”网络管理体系建设。
“水出问题了,根源往往在岸上。‘河长’不仅要管好水,也要管好‘岸’。”夷陵区水利局局长刘德亮介绍,今年,该区将实行“河”“岸”共治,全区水利、住建、城管、环保、园林、市政、环卫等部门河里河岸一道管,河流为“线”环境为“面”,以“线”带“面”推动全域生态环境保护。
“现在,河段里偷倒垃圾、私排污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周边生态环境好多了,钓鱼的人也多了。”夷陵区柏林河官庄段杨家河片区河长杨长春自豪地说。
保护与修复湿地,让生态系统恢复本来面貌
在生态系统中,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是湿地大国,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备受关注。今年两会提出,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启动森林质量提升、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试点,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湿地保护恢复,光有热情还不够,更需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管理局局长王丽华告诉记者,七星河湿地今年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功能修复的项目支持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竭力解决生态环境短板。
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境内的七星河湿地,是一块具有“北大荒”原始风貌的湿地,2011年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我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根本遵循,坚持不懈修复湿地,目的就是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恢复本来的面貌。”王丽华说,经过不断努力,七星河湿地的核心区内已无耕地,缓冲区和实验区内的耕地也正通过补偿、置换等方式逐步退出。
春秋两季是捕鱼等破坏湿地资源的高峰期,七星河湿地的工作人员都奔着一个目标去,管护好湿地,让环境更美丽。
同样,在海南省海口市,湿地面积占国土比例达到12.7%,仅著名的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面积就达1578.2公顷。海口市市长倪强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现有的湿地面积、物种多样性,还要加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让现有的湿地面积增长,种类更全,物种更丰富。
完善生态补偿,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的柳果村,满眼整齐的树林,很难让人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风沙源头。回忆当年,52岁的村支书米玛说:“过去这儿是雅江冲积形成的荒滩戈壁,寸草不生。每到冬天,大风卷起漫天飞尘。”
在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各地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之一。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正在成为共识。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成为西藏最受群众拥护、综合效果最突出、受益面最广的政策之一,也成为我国政府从战略全局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索朗多吉说,近年来西藏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后,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2014年,为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西藏在集中全区80%以上人口的“两江四河”流域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南木林县艾玛乡作为工程的启动点,目前,植树造林2.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30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树木涵养水源、固沙治沙效果初步显现,含氧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今年,当地的造林绿化仍在继续。
新闻资讯